Status
Finished
Author
摩根豪泽尔
译者
李青宗
Finish Date
Jun 29, 2024
Publisher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Summary
在非理性状态下依然能正常行事的人
Score/5
⭐⭐⭐⭐
Type
财富
Channel
微信读书
第1章 没有人真的对钱失去理智
- 两位经济学家写道:“我们发现,个体投资者承担风险的意愿取决于个人早期的经历。”
- 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智力,不是教育或阅历,而是一个人出生的时间和地点——纯粹靠运气的因素。
- 我们之所以经常在金钱方面做出看似疯狂的决策,是因为相较之下在这场游戏里我们都是新手,而在你看来不可理喻的行为对我而言却合乎情理。但是,没有谁真的失去了理智——我们都在依靠自己独特的经验做出选择,而这些经验在特定的时间点和情境下都是合理的。
第2章 运气与风险
- 运气和风险就像孪生兄弟一样。它们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生活中的每一个结果都受到个人努力之外的其他作用的影响。
- 运气和风险背后的运作机制是一样的:在生活这场游戏中起作用的除了我们自己,还有其他70亿人,同时还存在着无数的变量。那些在你控制之外的行为产生的意外影响可能比你有意识的行为产生的影响更大。
- 我很喜欢这个回答,因为事实上没有人会认为财务成功中没有运气的作用,但是因为运气难以被量化,把他人的成功归咎于运气又是一种不礼貌的举动,所以我们大多数时候会自动忽略运气在成功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 如果你想欣赏和赞扬某人,一定要小心。同样,如果你想轻视某人并避免重蹈其覆辙,也一定要三思。
- 因此,不要太关注具体的个人和案例研究,而要看到具有普适性的模式。
- 你只有去寻找关于成功和失败的普适性的模式,才更可能获得有价值的经验。模式越普遍,它们对你生活的适用性就越强。
- 当一切都顺风顺水时,你要知道,事情并不像你想象中那么美好。你并不是战无不胜的。如果你承认自己的成功是因为运气好,那么你也得相信运气的孪生兄弟——风险的存在,而后者可能让你的故事迅速发生180°的大转变。
第3章 永不知足
- 最难的理财技能是让逐利适可而止。
- 当想拥有更多——更多的金钱、权力和声望——的欲望比满足感增长得更快时,事情就变得很危险了。此时,你向前一步,你想追逐的目标就会向前两步。你会感觉自己始终处在落后的位置,而追上目标的唯一办法就是冒更大的险。
- 现代资本擅长创造两种东西:财富和嫉妒。或许这二者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正是想要超越其他人的愿望为人们提供了拼命工作的动力。但是,如果不懂得知足,生活中便没有了快乐,正如那句俗话所说,“幸福是你拥有的减去你期待的”。
- 问题的症结在于攀比心态。
- 问题在于,攀比的天花板很高,因此实际上没有人能触摸到它。或者说,攀比就像一场没有人能打赢的战役,取胜的唯一办法是根本不要加入这场战争——用知足的态度接受一切,即使这意味着自己比周围的人逊色。
- “在拉斯维加斯,唯一能赌赢的方法就是在刚进来的那一刻转身离开。”总想变得和别人一样富有的游戏的本质也是如此。
- 知足意味着深知它的反义词——永远难以填满的欲望——会将你推向后悔的境地。
- 世界上很多事都不值得冒险,无论潜在收益有多大。
- 懂得在应该停止的时候停止。
第4章 复利之谜
- 正如冰川学家格温·舒尔茨(Gwen Schultz)所言:“地球冰川形成的关键并不一定是大量的降雪,而是雪能累积下来,无论量有多少。”
- 如果一个事物不断重复和累积——哪怕只有一点儿微小的增长为未来的持续增长提供动力——起点虽低,最终却可能产生超乎想象、似乎违反直觉的结果。正是因为这因果关系看似不符合直觉,你才会低估其可能性,不知道增长从何而来,又会带来多么巨大的结果。
- 实际上,沃伦·巴菲特在投资领域取得的成功离不开他年轻时打下的良好的财富基础,以及他对投资的长期坚持。他的确有高超的投资技巧,但是秘诀在于时间。这就是复利的效应。
- 你永远无法习惯事物变化与翻新的速度。
- 《静下心来,耐心等待》
第5章 致富vs.守富
- 致富需要的是冒险精神、乐观心态,以及放手一搏的勇气。
- 守富需要谦逊和敬畏之心,需要清楚财富来得有多快,去得就有多容易。守富需要节俭,并要承认你获得的财富中一部分源自运气,所以不要指望无限复制过去的成功。
- 事实的确是这样……我们始终认为明天的情况会和昨天不一样。我们不能躺在昨天的光环之上,不能自满。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昨天的成功可以转化成明天的好运。
- 不是“成长”和“智慧”,也不是“眼界”。能够长久生存下去,不被淘汰或被迫放弃,才是最重要的。生存应该成为你一切策略的基础,无论是关于投资、规划个人职业还是经营生意的。
- 第一个原因显而易见:没有任何收益值得你冒失去一切的风险。
- 第二个原因则是第4章中谈到的看似不符合直觉的复利。
- 如果想实现并保持这种非凡的增长,你就需要在所有不可预测的波动中生存下来,而在漫长的过程中,这样的风风雨雨是每个人都必然会经历的。
- 他没有让自己债务缠身。在他经历过的14次经济衰退中,他始终没有惊慌失措地抛售自己的金融资产。他没有做过让自己的商业声誉受损的事。他不会依赖单一的策略、单一的世界观或某一种已经过时的风潮。他不会依赖别人的资金(通过上市公司来管理投资意味着投资者是不能撤资的)。他没有拼到精疲力竭,然后放弃或退休。
- 他生存了下来,而生存赋予了他的投资持久性。这种持久性——从10岁开始不间断地投资到89岁以后——是复利能创造奇迹的根本原因。这一点是分析他的成功经验时至关重要的一件事。
- “拥有优势和生存下来完全是两回事,前者需要后者。你需要不惜一切代价避免破产。”
- 比起巨大的回报,财富的安全更重要。只要财富安全,你就知道你总能得到最大的回报,因为只要你坚持足够长的时间,复利就会创造奇迹。
- 复利并不依赖巨额回报。只要回报长期持续而不间断——尤其是在混乱和危机到来的时刻——那么这种投资终会带来累累硕果。
- 规划很重要,但每项规划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对意外做好预案
- 个人可支配收入总额中储蓄额所占百分比。
- 财务和投资规划至关重要,因为它们能让你明确你当前的行动是否在合理范围之内,但几乎没有什么规划能在第一次被投入现实世界时就获得成功。
- 只有能经受住现实考验的规划才是有意义的,而充满各种未知因素的未来是每个人需要面对的现实。
- 一项好的规划不会否认意外的大量存在;相反,它会充分接受这些意外,并为错误留出足够大的空间。你的财务规划要求的具体前提条件越多,你的财务状况就越脆弱。如果在储蓄率方面你留出了足够大的容错空间,能说“如果在接下来的30年里,市场回报率能达到8%,那的确很棒,但如果回报率只有4%,我也可以接受”,你的规划就很有价值。
- 容错空间——通常也被称为“安全边际”(Margin of Safety)——是金融投资领域里最受低估的一种力量。它有很多种形式:节约的预算、有弹性的思维、宽松的时间安排——所有能让你快乐地接受不同结果的东西。
- 安全边际不代表保守。保守是为了避免某种程度的风险,而安全边际是通过提高生存的概率来增加成功的可能。它的神奇之处在于,你的安全边际越大,你为获得满意结果而需要做出的努力就越小
- 在对未来保持乐观的同时时刻提防阻碍你走向美好未来的因素的均衡心态至关重要。
- 乐观主义通常被定义为对事情进展顺利的信念,但这种定义并不全面。理性的乐观主义指的是相信情况对自己有利,而且随着时间过去,事情最终会有好结果,哪怕过程是曲折的。事实上,你明白苦难必然存在。你可以乐观地认为,增长的轨迹长期看是向上和向右的,但你同时也明白,在前进的道路上,意外不时会出现,而且总会出现。这两种状态是可以共存的。
- 经济、市场和个人职业生涯通常也会遵循一条相似的路径——在不断的损失中持续增长的过程。
- 在乐观的同时对风吹草动保持警觉的心态是很难做到的,因为非黑即白地看待事物比接受其多面性要容易得多,但是,你需要用短期的警觉来让自己生存下来,这样才能看到长期的乐观结果。
第6章 尾部的胜利
- “伟大的投资者会买入大量的艺术品。”这家公司在报告中写道, [插图]“这些藏品中的一小部分最终会成为价值连城的作品。当投资者持有这些藏品的时间足够长,这系列投资组合的整体收益就会趋近其中表现最好的部分的收益。发生的一切就是这么简单。”
- 伟大的艺术品交易商就像运作指数基金一样,会买入所有能买的艺术品,而且是以投资组合的形式购买,不是只在遇到喜爱的单品时购入。然后,他们只需要静静等待其中的优质标的脱颖而出就够了。
- 尾事件(tail event)在这些领域中有着巨大的影响。这些低发生率、高影响力的少数事件成了决定结果的主要因素。
- 任何规模巨大、利润丰厚、声名远播或影响力深远的事物都源自某个尾事件——从几千甚至几百万个事件中脱颖而出的一个。我们的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些事物,即尾事件的结果上。而当我们关注的焦点只有尾事件的结果时,我们就很容易低估尾事件本身的稀缺和强大。
- 尾部才是驱动一切的关键。
- “少数几件事影响主要结果”的道理不仅适用于你投资组合中的公司,也适用于你作为投资者的个人行为,是其重要影响因素。
- 拿破仑对军事天才的定义是“当身边所有人都进入非理性状态时还能继续正常行事的人”。
- 作为一个投资者,你成功的决定因素是你如何应对偶尔出现的瞬间恐惧,而不是你如何度过年复一年的无聊巡航。
- 因此,一个投资天才也应该是一个当身边所有人都进入非理性状态时还能继续正常行事的人。
- 尾事件驱动一切。当你认可“在商业、投资和金融领域,是尾事件驱动一切”这个事实后,你就会明白,很多事会出错、瓦解、失败或消亡其实是很正常的。
- 彼得·林奇(Peter Lynch)是当今最成功的投资者之一。“如果你在这个行业表现非常出色,那么你的想法在10次里也不过只有6次是对的。
- 我从投资者和企业家身上学到的一点是,没有人能每次都做出正确的决定。商界最惹人注目的人物往往会想出非常多糟糕的点子,还总会去将其付诸实践。
- 当我们特别关注某些榜样的成功时,我们就会忽视这样一个事实:他们的成功来自他们全部行为中的一小部分。这种忽视会让我们觉得我们自己的失败、亏损和挫折是因为我们做错了什么。或许我们真的做错了。或许我们没有做错,我们的错误率和投资高手们的其实没什么差异,只不过当他们选择正确的时候,他们能抓住机会,表现得比我们更好。但他们犯的错误并不会比你我这些普通人少。
- “而是当你对的时候,你能赚到多少,或者当你错的时候,你会损失多少。
第7章 自由
- 时间自由是财富能带给你的最大红利。
- 富有的最高级形式是,每天早上起床后你都可以说:“今天我能做我想做的任何事。”
- 人们都想变得更富有,希望财富能带来更多幸福。幸福是一个复杂的话题,因为每个人的幸福观都不同,但如果幸福的分数有一个公分母——一种普遍的快乐源泉——那就是对生活的全面掌控。
- 在自己喜欢的任何时候和自己喜欢的对象做想做的事,而且想做多久就做多久,这样的自由是极其珍贵的,而这就是金钱能带给我们的最大红利。
- 与我们考虑过的任何客观生活条件相比,对自己的生活拥有强烈的掌控感是预测幸福这种积极感受的一项更可靠的指标。
- 不是工资多少,不是房子大小,也不是工作好坏,而是对自己想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和谁一起做拥有掌控能力。这是生活中决定幸福感的通用变量。
- 金钱最大的内在价值是它能赋予你掌控自己时间的能力——这句话没有任何夸张的成分。你之所以能从财富积累过程中逐步获得一定程度的独立和自主,是因为你积累的财富能让你对可以做什么以及什么时候去做有更强的控制力。
- 拥有更多财富则意味着在失业后可以从容地等待更好的职业机会,而不必急于抓住遇到的第一根救命稻草。这种能力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
- 最令我介怀的一点是,我喜欢这份工作,也想努力做好它,但是做一份自己喜欢却无法掌控时间的事和做自己讨厌的事没什么区别。
- 人们喜欢一切尽在自己掌握的感觉,就好像坐在生活的驾驶席上。当他们被要求做一些事时,他们会觉得自己没有话语权,没有选择权,选择是别人替他们做出的。所以,他们会拒绝做这件事或故意去做其他事,即使他们本来可能很乐意做这件事。 [插图]
- 如果你认可这句话,你就会意识到,能让你随心所欲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人一起做任何你想做的事,而且想做多久做多久的理财方式,才是财富最令人惊叹的回报。
- 一只智慧的老猫头鹰住在橡树上,它看得越多,说得就越少,它说得越少,听得就越多,为什么我们不能像这只智慧的老猫头鹰一样呢?
- 解决的第一步是,我们需要明确什么会让每个人都快乐,什么不会。
- 这些受采访的老人看重的是获得真诚的友谊,参与比个体的存在更伟大的事业,把大量闲暇好时光花在跟子女相处上。
- “比起你的钱(或者你的钱能买到的东西),你的孩子们更想要的是和你在一起的体验。”皮尔默写道。
- 时间自由是财富能带给你的最大红利。
第8章 豪车悖论
- 我们都想通过财富来告诉其他人,自己应该受到他们的爱慕与敬仰。但事实上,其他人常常会跳过敬仰你这一步。这并不是因为他们觉得你的财富不值得羡慕,而是因为他们会把你的财富当作标尺,转而表达自己渴望被爱慕与敬仰的愿望。
- 你真想得到的是来自他人的尊重和羡慕。你觉得拥有昂贵的东西会让别人尊重和羡慕你,但可惜,别人不会——尤其是那些你希望得到其尊重和羡慕的人
- 如果获得尊重和羡慕是你的目标,那么一定要注意选择正确的方法。比起豪车,谦虚、善良和同情心等人格特质才能帮你获得更多尊重。
第9章 财富是你看不见的那些
- 财富是由未被转化为实物的金融资产体现的。
- “如果你花钱买了东西,那么你最终只会拥有这些东西,当然不会有钱了。这道理还需要我告诉她吗?” [插图]
- 投资家比尔·曼(Bill Mann)曾写道:“让自己感到富有的最佳方式莫过于把大笔钱花在那些真正美好的东西上。但想真变得富有,你需要做的是花自己已经有的钱,而不是透支还不属于自己的钱。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 但一个人的富有却是看不见的,因为没有被花掉的收入才会成为财富。财富存在于你尚未做出购物决定的时候。它的价值在于它为你提供的选择、灵活度和成长空间,在于能让你在将来的某一天购买比现在能买的更多的东西。
- 这种现象的危险之处就在于,我认为绝大多数人在内心深处都想变得富有,都渴望自由而有灵活度的生活,但只有没有被挥霍掉的真正的财富才能赋予我们这样的生活。但是长久以来,我们形成的消费观是,钱就是用来花的,所以我们其实不太理解,富有的前提其实是克制。正是因为这个道理不够直观,所以我们很难从中学习。
- 想象一下,如果你没有机会阅读那些伟大作家的作品,学习写作这件事会变得多么困难。谁来成为激励你的人?谁来成为你欣赏的对象?谁来提供写作技巧和建议供你学习?这会让本就不容易的事变得更加艰难。你很难通过自己看不见的事物学习,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难以积累真正的财富。
第10章 存钱
- 财富积累与你的收入或投资回报率关系不大,而与你的储蓄率关系很大。
- 投资的确有可能让你致富,但关于某种投资策略能否带来回报,能持续回报多久,以及市场是否会配合,始终存在未知数,所有结果都笼罩在不确定性当中。
- 如果你把积累财富看作一个受你自己的勤俭节约和效率提升控制的过程,你的财富前景就会变得更清晰。
- 财富是对收入扣除开支后剩下的部分进行积累的结果。因此,即使你收入不高,你依然可以积累财富,但如果你的储蓄率不高,你绝不可能积累财富——两相对比,孰轻孰重显而易见
- 我只需要支出你支出的一半就能感到快乐,而你对生活的要求则随着你财富的快速增加而不断提升。
- 如果你学会用更少的钱来获得同样多的幸福感,你的欲望和所得之间就会产生积极的落差。你也可以通过提升收入来造就这种落差,但欲望和所得之间的落差才是你更容易控制的。
- 一边是专业投资者每周花80个小时去研究投资,只为了投资回报率能多0.1个百分点的事实;另一边,这些人的经济生活中却有着整整两三个百分点的浮动空间,而他们不须付出前一种情况中那么多的努力,只要略微调整生活方式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空间。
- 收入超过一定水平后,你的物质需求由欲望决定。
- 每个人都有基本的物质需求,而当这些需求被满足后,人们就会上升一个层次,去追求生活的舒适性。当舒适性也得到满足后,人们又会去追求兼具舒适性、娱乐性和启发性的事物了。
- 如果是这样,增加财富最有效的方式就不是提高个人收入,而是培养你的谦逊之心。
- 他们的一个共同点是,完全不在乎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 所以,我们比自己想象中更有能力掌控自己的储蓄率
- 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一切都符合预测的世界里,那么只为日后买什么而存钱的行为是合理的,但我们生活的世界并非如此。存钱的目的可以是防止意外。这样一来,即使出现了最坏的情况,你也不会惊慌失措。
- 每个人都知道,钱能买到各种各样有形之物,但钱还能买到很多无形之物。后者不容易理解,因此经常被人们忽视。但是金钱的无形好处比你存钱购买实物的有形好处要有价值得多,还能提升你的幸福感。
- 对时间的灵活掌控是你的无形财富。
- 该如何评价银行里的存款让你有底气选择跳槽,提前退休,或者不必为生计而担忧?我想说,这种回报的好处是无法估量的。原因有二。首先,这种回报太大也太重要了,以至于我们无法赋予它一个数字。其次,这种回报本身就很难量化——我们无法像计算银行利率一样来计算它——而我们很容易忽视我们无法量化的东西。
- 在一个智力方面的竞争已经白热化,而很多旧有技术已经被自动化技术取代的世界里,竞争优势开始转向更加细微的软件层面,比如沟通能力、共情能力,以及最重要的一点——一个人的灵活度。
- 如果你拥有这种灵活度,你就可以等待好机会来临,不管是在工作还是投资中。在需要的时候,你也有更大的机会学习一项新技能。在追逐比你优秀的竞争者时,你的紧迫感会少一些。你会有更大的余地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寻找自己喜欢并适合自己的工作。你会找到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种更慢的生活节奏,用一套不同的理念来考虑生活。当智力不再是一种持久的优势时,拥有别人没有的灵活度是少数几种能帮你拉开与别人的距离的特质。
- 在时间和选择方面的更大控制权已经成了当今世界最有价值的通行货币之一。
第11章 合乎情理胜过绝对理性
- 在大部分情况下做出合乎情理的决策,比追求绝对理性的效果更好。
- 与这个道理相关的一点常常被人们忽视:在做投资决策时,不要试图保持绝对理性,而要做出对你而言合乎情理,也就是更好接受的选择。后者在现实中更容易做到,能让你长期坚持,而坚持对理财来说才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 发热会带来痛苦的感受,而人们不喜欢痛苦。
- 金融学理论研究的目的是从数学角度找出投资策略中的最佳方案,而我个人的见解是,在真实的世界中,这种从数学角度出发的最佳方案不一定会受到人们的欢迎。现实中的最佳投资方案一定是能让我们晚上睡得安稳的方案。
- 第一点是,“把未来的后悔降到最低”很难在理论上得到论证,但很容易在现实中得到验证。一个理性的投资者是根据各种数据来做出投资选择的,但一个现实的投资者的投资决定则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你希望会议室里的同事羡慕你,或者不想让伴侣对你失望,又或者讨厌你愚蠢的小舅子或邻居对你的决定指手画脚,甚至也要面对自己的疑虑。投资行为中存在着社会性因素,但如果从绝对理性的金融视角来看待投资,这些因素就常常会被忽视。
- 在金融领域中,人们常常忽视的一点是,某些方案在理论上讲完全正确,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是违背人性的。
- 投资本质上是一种把钱交给陌生人并希望尽可能赚取回报的行为。
- 如果熟悉感能为你提供坚持把钱交到陌生人手里的信任感,那么这件不够理性的事就是合乎情理的。
- 大多数对经济和股市走向的预测都极不靠谱,但是做预测这种行为本身是合乎情理的。你很难接受在早晨醒来后告诉自己,你对未来会发生什么一无所知,尽管这是事实。根据投资预测来交易是很危险的,但我能理解人们为什么都喜欢预测下一年会发生什么,这是发自人性的,因此是合乎情理的。
第12章 意外!
- 历史是对变化的研究,但具有讽刺性的是,人们却将历史当作预测未来的工具。
- “世界上总在发生过去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
- 投资从本质上说,是规模巨大的一群人根据有限的信息针对将给他们生活幸福度带来巨大影响的事情做出不完美决策的行为,而这会让最聪明的人也变得紧张、贪婪和疑神疑鬼。
- 和金钱相关的任何事背后最重要的驱动力,是人们对各种现象的合理化解释以及对商品和服务的偏好。
- 一说到金钱,我们总会对那些已经在金钱方面获得成功的人产生过度的崇拜,但经历过某些具体事件并不意味着你就拥有了预测未来的能力。事实上,这种事很少发生,因为经历带给人的往往是过度自信,而不是对未来的预测能力。
- 是否有过经历其实不重要,因为就算有过相关经历,甚至对历史情况进行过专门研究,你也很难通过这种经历来判断未来利率上升时会出现哪些影响。
- 所以,当预测者用过去发生的最坏(或最好)的事件来推测未来最坏(或最好)的情形时,这种行为本身就违背了历史规律。他们是在以历史上的偶然事件为标尺去衡量未来。
- 每当我们遇到新的问题时,即使我们在心里承认我们犯了一个错误,我们也会说:“哦,下次我再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但事实上,如果你犯错是因为你没能预测到某些意外,你得到的教训应该是:世界很难预测。每天都在发生意料外的事。这就是你应该从意外事件中领悟的真理。
- 你从意外事件中领悟的真理应该是:每天都在发生意料外的事。我们不该将过去的事件当成未来可能性的指南;面对意外事件,我们应该做的是承认这一点——关于未来会发生什么,我们一无所知。
- 历史会对经济和股市的未来产生误导,因为它无法将今天世界上非常重要的结构性变化纳入考虑。
- 关于投资史很有趣的一点是,你追溯的时期越久远,你看到的规律就越不适用于今天的世界。
- 近期的历史往往才对未来有最好的指导意义,因为近期的历史更有可能包含与未来相关的许多重要因素。
-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投资理财时应该忽视历史的存在。相反,有一点很重要:你对投资历史追溯得越久远,得出的结论就会越缺乏针对性。你能领会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比如人性中存在着贪婪与恐惧,人们在面对压力时的表现如何,以及人们对刺激物的反应会随着时间前进而趋于稳定。研究金钱的历史对这类认识是很有帮助的。
第13章 容错空间
- 每个计划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为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情况做好预案。
- 理财策略中的一个关键——容错空间——的重要性
- 重要的是,他们知道自己玩的是一种概率游戏,其中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 在任何时候,玩家都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去投入手中的全部筹码。这个世界不会对任何一个人那么友好——总之,这种好运是不可能持续的。你必须给自己留出犯错的空间,并为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情况做好预案。
- 我们必须保证手上还有足够的钱去应对运气最差的情况。
- 纵观历史,很多原本高明的见解都因为超过了度而变得和那些糟糕的主意没什么区别。为错误留出余地的行为的智慧就在于承认不确定性、随机性和概率——“一切未知情况”——的存在。它们是生活中永恒存在的一部分现实。应对这种现实的唯一方法是,在尽量扩大预测与实际可能发生情况的概率之差的同时,为自己留出即使预测错误也能从头再来的余地。
- 安全边际的目的在于让预测变得不再必要”
- 2024/06/26 发表想法
思危、思变、思退
原文:在一个由概率而非确定性决定的世界中,安全边际——你也可以把它称为“容错空间”或“冗余空间”——是唯一能保证安全的方式。而几乎所有与金钱相关的活动都在这样的世界中进行。
- 在一个由概率而非确定性决定的世界中,安全边际——你也可以把它称为“容错空间”或“冗余空间”——是唯一能保证安全的方式。而几乎所有与金钱相关的活动都在这样的世界中进行。
- 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建议,那就是我们不能把眼前的世界看成黑白分明的——要么可以预测,要么全凭运气。在你可以接受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的灰色区域展开追求,才是最明智的前进方式。
- 我们不愿意留出容错空间的原因有两个。
- 第一,我们认为一定有人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因此承认未来的不可知性会让我们感到不舒服。第二,一旦预测成真,你就错过了充分利用该预测去采取行动的时机,会让自己蒙受损失。
- 容错空间让你可以承受一系列可能的结果。拥有这种承受力后,你就可以花足够长的时间等待,从而提高低概率的回报发生在你身上的概率。巨额收益出现的频率之所以很低,一是因为这样的事不会经常发生,二是因为你需要时间来累积复利。
- 在创立微软后不久,他表示自己“想到了一个保守至极的办法,那就是要在银行里存足够多的钱。这样一来,即使公司没有了任何收益来源,我们也支付得起员工一年的工资”。
- 对投资者来说,需要考虑容错空间的情况主要有两种。
- 一种是关于波动性的。如果你的金融资产减少了30%,你还能挺过去吗?仅从数据上看,或许你还不至于陷入绝境——只要你还付得起日常开销,能保持正向的现金流。但你能保证到时候你的心态一定平稳吗?我们很容易低估30%的金融资产损失对自己心理产生的影响。你的信心可能在机会最好的时候严重受挫。你——或者你的另一半——或许会决定改变计划或者转行。我认
- 数据表可以准确地告诉你资产的增减,但它们无法体现你在深夜归家后给熟睡的孩子们盖好被子,纠结着自己的投资决定是否错了,是否会影响到他们未来时的那种心情。理论上的承受力和情感上的承受力之间的差距是人们常常忽略的一种容错空间。
- 在对你的未来收益进行估算时,要预留出容错空间。这种做法虽然是一种科学,却更像一门艺术。在计划我自己的投资(我会在第20章中详细介绍)时,对未来能获得的回报率,我的预估值比历史平均值低三分之一。所以,如果我觉得未来的情况和过去差不多,我就会储蓄更多的钱——这就是我的安全边际。未来的实际回报率可能比我预估的三分之一低更多,但毕竟不存在100%可靠的安全边际。三分之一的缓冲空间已经能让我在晚上安然入睡了。如果未来的情况的确和过去相似,我会感到惊喜。“获得幸福的最佳方式是把目标定得低一些。”查理·芒格这样说。非常准确的一句话。
- 你可以热爱冒险,但要对输得精光深恶痛绝。
- 一个人必须冒点儿险才能出人头地,但会让你倾家荡产的风险是不值得去冒的。在玩俄罗斯轮盘赌时,你的胜算的确比较大,但赌输的结果是完全不值得你去冒这种险的,因为在这种非生即死的情况下,不存在任何能为风险兜底的安全边际。
- 但是,如果一件事有95%的概率成功,那么剩下的5%的失败概率就意味着在你人生中的某个时间点,你一定会遭遇失败。如果这种失败意味着输得精光,那么即使出现有利局面的概率是95%,这个险也不值得你去冒,无论它看上去多么诱人
- 我用一部分来冒险,保守地把持着另一部分。这其实并不矛盾,只不过关于财富的心理规律会让你感到矛盾罢了。我只想确保我能坚持足够长的时间,长到让我冒的险产生回报。你必须先生存下来,才有可能获得成功。我要再重复一下我在本书中多次提到的一个观点:随时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且想做多久就做多久的能力,才是无限投资回报的源泉。
- 容错空间的作用不仅在于提高你达成预想中目标的可能性,也在于保护你免受意料之外的消极事件的伤害——这些事件有可能成为最棘手的麻烦。
- 这样的意外却始终在发生。我们可以为想得到的所有风险做好计划,但总有一些过于不可思议的情况是我们想不到的。这些事往往会造成最大的伤害,因为它们发生的频率比我们想象中要高得多,而我们又没有预先做好应对它们的计划。
- 因为对处理这些问题的管理者们来说,没有哪件事是以前发生过的,也没有哪件事在他们认识的人身上发生过。这是一个无人踏足过的领域。
- 想避免这些未知的风险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你无法为自己想象不到的事做预案。如果有一种办法可以预防这些事件造成的伤害,那就是避免“单点故障”。
- 任何可能出问题的事物总有一天会出问题。所以,如果很多事物都依赖某样东西,那么一旦这样东西出了问题,你就只能等着灾难降临了。这就是单点故障的含义。
- 在金钱方面,隐患最大的单点故障便是短期开支全部依靠工资,而没有在计划中的开支和将来可能需要的开支之间用存款来建立缓冲空间。
- 我在第10章中介绍过一个经常被人们(即使是那些极其富有的人)忽视的技巧:你需要明白,储蓄其实并不需要一个特别的目标。如果你储蓄是为了买一辆车、一座房子,或者是为退休以后打算,这自然是好的,但为那些你无法预料甚至无法理解的事存钱同样重要——这些事就像那些啃食坦克绝缘皮层的田鼠一样,是会在你理财生涯中发生的意外。
- 我自己存下了很多钱,但我并不知道这些钱在将来会派上什么用场。如果你的理财规划只为已知的风险做准备,那么它会缺乏足够大的安全边际,是无法经受现实世界考验的。
- 事实上,每个计划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为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情况做好预案
第14章 人是会变的
- 坚持长期计划比你想象中难得多,因为我们的目标和想法总在改变。
- 我有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他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也没有出众的资质,却是我见过的最努力的人。这样的人身上有许多值得学习之处,因为他们对成功之路上的每一步都有着深刻的认识。
- 人类的心理存在一种基本规律:我们很难预料到自己未来的想法。
- 想象自己达成某个目标是一件简单而轻松的事,但想象自己在充满竞争和现实压力的环境中达成这个目标则完全是另一码事了。
- 长远的理财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但事物总是在变化——我们周围的世界在变,我们的个人目标和追求也在变。说“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是一回事,承认现在的自己不知道未来的自己想要什么则是另一回事。事实上,很少有人能知道未来的自己会怎样。如果你未来的想法可能改变,那么你就很难做出长期决定并坚持下去。
- 人们能敏锐地意识到自己相比过去发生的变化,但很容易低估自己的性格、想法和目标在将来会发生的变化。心理学家把这一现象称为“历史终结错觉”
- 查理·芒格曾表示,复利的第一条原则是:除非万不得已,永远不要打断这个过程。但当你的生活目标发生了改变时,你与理财相关的计划——比如你的职业规划、投资、消费、财务预算等等——怎么可能不跟着改变呢?不改变很难。
- 但在一生当中,我们绝大多数人的想法都在不断变化,因此我们不愿意几十年如一日地去做同一件事,甚至也不愿意做类似的事,所以我们的理财生涯不会是铁板一块的80年,或许应该被分成4个相互独立的20年。
- 我们应该避免极端的财务规划目标。
- 历史终结错觉”之所以能长期存在,是因为我们有适应绝大多数情况的能力,所以一个极端的计划在你看来的优点——一无所有的简单或者拥有一切的满足——实际上是会逐渐消失的
- 与之相对的是,极端计划的缺点——退休生活无着落或者在回首过去时发现自己浪费了一生去追逐金钱——则会成为一个人心中永远的遗憾。当你放弃了曾经的计划,觉得自己必须以两倍的速度朝反方向全力奔跑才能弥补失去的时光时,这种遗憾会格外明显。
- 坚持才是关键。
- 当你考虑到自己的想法会随着时间发生改变这一点,在生活中的每个节点力求均衡就成了一种避免将来后悔、尽量延长坚持计划的时间的策略。
- 无论在工作生涯的哪个节点,都要定下这样均衡的目标:每年做好适中的储蓄,给自己适度的自由时间,让通勤不超过适当的时长,至少花适量的时间来陪伴家人。这样一来,即使这些方面中的哪一项走向了极端,你也更容易坚持自己的计划,降低未来后悔的可能。
- 我们还应该慢慢接受自己的想法一直在改变的事实。
- 当你了解“历史终结错觉”这个概念后,你就会意识到,你在刚满可以饮酒的年龄时选择的工作,你到可以拿退休金的年纪时依然喜欢它的概率是很低的。
- 应对这种现象的方式是,接受事物在不断改变的事实,并在需要应变的时候尽快行动。
- 在一个人人都随着时间改变的世界上,沉没成本——过去的决策导致的无法收回的支出——就像一头拦路虎。它让我们把未来不一样的自己变成了过去那个自己的囚犯。这就相当于在让一个陌生人为你做出人生中的重大决定。
- 当你变成了一个不同的自己后,你应该当机立断地放弃过去的财务目标,而不是勉力维持这种已经过时的目标。这才是把未来后悔的可能性降至最低的上佳策略。
第15章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 因此,面对与金钱相关的很多事物,关键是明确它们需要你付出什么,然后判断自己是否愿意为之买单。
- 问题就在于,很多事物的价格并不摆在明面上,你只有在亲身体验后才会知道是多少,但到了那时,一切为时已晚。
- 之所以任何工作在旁观者看来都很简单,是因为当局者要面对的挑战常常是旁观者看不见的。
- 大多数事情的理论都很简单,实践起来却很困难。这有时是因为我们过度自信,更多时候则是因为我们不善于确定成功的代价是什么,最后才发现自己付不起它。
- 其他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一样,投资的成功需要投资者付出相应的代价,但衡量这种代价的不是金钱,而是波动、恐惧、怀疑、不确定感和悔恨——如果你不是那个直接面对它们的人,这些代价都容易被你忽视
- 但是,假如你想在接下来的30年中每年获得11%的投资回报,为的是在退休后生活无忧,这样的回报会是免费的吗?当然不会,因为世界从来都不会这样美好,这种好事一定附有相应的“价格”,有“账单”需要你支付。作为投资者,你会受到市场无尽的嘲讽:它会赠予你巨大的回报,但又会迅速将其从你手中夺走。算上股息,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1950年到2019年的平均回报率约为11%。这是相当了不起的,但在这段时间内,成功的代价却高得可怕。
- 投资成功需要付出的代价是我们无法立刻看到的。它不会被直观地写在标签上。所以,当你需要支付这种账单时,你会觉得这笔钱并不是为购买好东西而支付的价钱,反倒更像做错事后必须缴纳的罚款。虽然在人们看来,付账是很正常的事,缴纳罚款却是应该避免的,所以人们觉得应该采取某些明智的预防措施,让自己避免受罚。无论是来自交警还是国税局的罚款都意味着你做错了事,应该受到惩罚,因此对那些看到自己财富减少就认为是交了罚款的人来说,去逃避未来可能产生的罚款不过是一种自然反应罢了。
- 把市场波动看作要支付的价钱而不是该缴纳的罚款的视角看似微不足道,却是培养正确理财心态的重要部分。这种心态可以让你坚持一项理财策略足够久,最终获得长期的投资收益。
- 市场回报永远不会是免费的,现在不是,将来也不会是。你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就像要花钱购买一件产品一样。
- 股市也是一样。它的波动和不确定性让你付出的费用——获得回报需要付出的代价——是你为获得比储蓄和债券带来的低回报更高的收益而要购买的入场券。
第16章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
- 人本贪婪。贪婪是人性中一个难以消灭的弱点。
- 人们常常在缺乏足够信息和不讲逻辑的情况下做出一些理财决定,之后又悔不当初。但站在他们当时的角度来看,这些决定是有道理的。如果将泡沫归咎于人性的贪婪并止步于此,我们便会错过重要的一课:人们为何并如何合理化在事后看来出于贪婪的决策。
- 人们很难从泡沫中吸取经验的原因之一是,泡沫不像癌症,不能通过活体组织检查得出明确的诊断并做出预警。它们更接近一个政党兴起与衰落的情况——结果在发生后才能明确,但人们永远无法就某种结果的原因和责任归属达成一致。
- 投资者们总是会天真地向那些和自己情况不一样的人学习理财经验。
- 这种观点认为,在这个人们的投资目标和投资周期各不相同的世界里,金融资产都有一个合理的价格。问问你自己:你今天应该为谷歌公司的股票付多少钱?这个答案取决于“你”是谁
- 你打算在10年内套现吗?如果是这样,那么你需要去分析科技行业在未来10年内的发展潜力,以及谷歌管理层能否实现他们的愿景,然后才能得出你认为应该支付的合理价格。你打算在1年内就卖出股票吗?那么你需要关注谷歌目前的产品销售周期,以及是否会出现熊市。
- 当投资者的目标和时间规划不同时——在任何一种投资中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在一个人看来不合理的价格在另一个人看来也许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他们各自关注的因素是不同的。
- 金融领域内的一条铁律是:金钱会追逐回报的最大化。如果一种金融资产的续航能力优秀——它已经持续上涨一段时间了——那么短线投资者们认为这种趋势会持续的想法并没有什么不妥。它当然不会永远涨下去,但只要在他们需要的时间段持续上涨就可以了。而这种向上的动量以一种合乎情理的方式吸引着短线投资者入场。
- 我们很难想到其他投资者的投资目标和我们的不同,因为我们的心理中存在一种刻板印象,意识不到其他理性的人可能通过和我们不同的视角看世界。
- 持续上行的股价会让所有投资者心痒难耐,连最优秀的市场营销者也会对它的力量艳羡不已。它就像毒品一样,会将原本对价值敏感的投资者变成天真的乐观主义者,让他们受到其他人行动的影响而脱离了自己的实际,完全意识不到其他人玩的游戏和自己的不一样。
- 我和他甚至都谈不上风格有差异,只不过是站在两种不同的游戏场上罢了。
- 在理财方面,很少有什么事比明确自己的投资目标且不受他人活动和行为的影响更重要。
- 我能给你的关键建议是:尽可能努力明确自己玩的是什么游戏。
第17章 悲观主义的诱惑
- 乐观主义就像花言巧语的推销员,而悲观主义仿佛提供帮助的好心人。出于一些我无法理解的原因,人们总喜欢听别人说这个世界要完蛋了。
- 乐观主义是一种信念,相信就算过程中充满坎坷,随着时间过去,你心目中好结果出现的概率也比坏结果出现的概率大。乐观主义的基础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大多数人早上醒来后的第一个念头都是要更好、更有效地做事,而不是要搞破坏。这个道理并不复杂,也不是万无一失的,只不过在大部分时候,对大多数人来说,这都是最可能发生的。已故的统计学家汉斯·罗斯林(Hans Rosling)用另一种说法阐述了同一个道理:“我不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只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可能主义者。”
- “我发现,一个在众人心怀绝望时满怀希望的人不会被看重,但一个在众人都心怀希望时满怀绝望的人却会被视为圣人。
- 第一个原因是,金钱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所以金融领域发生的消极事件往往会影响到每一个人,吸引每一个人的注意。
- 无论你是否感兴趣,有两个话题都会影响你的生活:金钱与健康。健康问题往往属于个人,而金钱问题则更具有系统性。在一个密切互联的系统中,一个人的决定往往会影响到其他所有人。于是,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金融风险获得的关注度和讨论度是其他话题难望项背的了。
- 第二个原因是,悲观主义者在推测未来趋势时经常没有将市场会如何适应局势纳入考虑。
- 经济学中有一条铁律:极好和极糟的环境都很难长期维持,因为市场的供需会以很难预测的方式对环境进行适应。
- 在一个悲观主义者看来,2008年石油产业的发展趋势自然是不容乐观的。但对一个清楚需求是所有创新与发明之母的现实主义者而言,情况就远没有那么糟糕了。
- 眼前的问题有多糟糕,人们解决问题的动力就有多强——这是经济史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却很容易被悲观主义者忽视,因为他们的预测一直是简单粗暴的。
- 第三个原因是,进步发生得太慢,让人难以发觉,但挫折却出现得太快,让人难以忽视。
- 增长是由复利驱动的,而复利通常需要时间。毁灭却可能由独立的致命因素导致,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它也可能由失去信心引发,而信心可以在一瞬间崩塌。
- 在投资中,你必须认识到成功的代价——在长期增长的背景下出现的波动和损失——并做好为其买单的准备。
- 如果你的期待值过高,那么当前条件下最好的结果在你看来也是平淡无奇的。悲观主义降低了对事物的期待值,缩小了可能出现的结果和你期待的最好结果之间的差距。
- 一旦结果与预期相反,事先做好最坏打算就成了让自己感到惊喜的最佳方式。
第18章 当你相信一切的时候
- 一旦房价持续上涨的说法被推翻,抵押贷款的违约率就开始上升,银行开始亏损并因此减少了面向企业发放的贷款,从而导致企业裁员,导致全社会范围内消费下降,而这进一步导致更多人失去工作,然后恶性循环便无法停止。
- 你越希望某事是真的,你就越容易相信一个高估其成真可能性的故事。
- 这些做法看上去很疯狂,但如果你迫切需要解决问题,而你又不知道或者无法轻易找到有效的办法,此时对你来说阻力最小的做法便是像哈贾吉那样——什么都愿意试一试。你不只愿意尝试,而且会全盘相信。
- 金融领域内的很多投资观点都带有这样的特性:一旦你听从它们,选择了某种策略或方法,你就同时在金钱和心理上进行了双重投资。如果你希望某只股票能上涨10倍,你就成了它的信徒。如果你认为某种经济政策会引发恶性通货膨胀,你就已经站好队了。
- 激励是一种强大的动力。我们应该永远记住它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理财目标和预期的。这句话永远有它的道理:在金融领域,容错空间是一种最重要的力量,而且风险越高,容错空间就应该越大。
- 每个人对世界的看法都是不完整的,但每个人都会编织完整的故事来弥补其中的空白。
- 我和她一样,对遇到的一切,只会寻找对我而言最容易理解的原因。同样,我和她一样,会在这个过程中犯很多错,因为我对这个世界运行机制的了解比我想象中要少得多。
- 后见之明,即人们解释过去事件的能力,给了我们一种仿佛这个世界可以被理解的错觉,也给了我们一种仿佛这个世界自有其原则的错觉,哪怕在实际上一团混乱的情况下。这是我们在很多领域犯错的重要原因。
- 大多数人在面对不理解的事物时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不理解这些事物的,因为他们都能根据自己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和经历创造出一种在自己看来说得通的解释,无论其视角和经历是多么片面。我们都希望掌握我们生活的这个复杂世界的运作规律,因此我们会通过给自己讲故事来填补那些本质上是盲点的空白
- 当世界的运作规律对我而言存在盲区时,我可能会完全误解当前股市走势背后的原因,却对自己判断股市下一步走势的能力产生巨大的信心。预测股市和经济形势如此困难的部分原因是,你是世界上唯一认为世界会按照你想象中的方式运行的人。当你出于我无法理解的原因做出决定时,我可能会盲目地跟随你做出对你而言正确,对我来说却可能是灾难的决策
- 承认自己的无知意味着承认这个世界上发生的很多事都是你无法掌控的,而这是你很难接受的。
- 风险就是在你觉得自己已经考虑周全时被你遗漏的东西。”
- 我们需要相信自己生活在一个可预测、可控制的世界里,因此我们会求助于听上去很有权威的人。他们向我们承诺,会满足这种需求。”
- “满足这种需求”是对这种现象的绝佳表述。相信自己能控制局面的需求就像一种需要去挠一挠才会舒服的情感之痒,而不是一道需要计算并解决的分析题。对控制力的幻想比充满不确定性的现实更容易让人接受,所以我们死死抓着某些故事不放,骗自己以为结果尽在掌握。这种现象的部分原因在于,我们混淆了需要精确性的领域和充满不确定性的领域。
- 商业、经济和投资都是充满不确定性的领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的决定驱动的,而这些决定是无法用像计算冥王星之旅那样清晰无误的算式来解释的
- 卡尼曼曾经列举过故事让我们对现实产生误解的情况:● 在做计划的时候,我们会专注于我们想做的和能做的事情,而忽略了他人的计划和能力,但他人的决策也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无论是在解释过去还是预测未来时,我们都专注于技能起到的因果性作用,而忽略了运气的重要影响。● 我们专注于我们知道的,忽视了我们不知道的,而这让我们对自己的想法过于自信。
- 我在很多场合向创新型初创公司的创始人和参与者们提过一个问题:公司发展的成绩在多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本身的作为?这显然是个很简单的问题,人们也会迅速给出答案:没有人的答案会低于80%。就算知道自己不一定会成功,这些大胆的人也会认为他们的命运几乎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很明显,他们错了:竞争对手的表现和市场的变化对初创公司命运的影响,和公司自身作为的影响一样大。然而,企业家们会自然而然地关注他们最熟悉的方面——他们自己的计划和行动,以及对他们来说最大的威胁和机遇,后者包括融资的可能性。他们对竞争对手的了解更少,因此在对未来的想象中,他们很少会考虑到竞争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 我们不会感到迷茫和困惑。我们必须根据我们恰好了解的信息做出判断,认定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是我们可以掌握的。如果不这样想,早上我们可能都没有动力从床上爬起来。
第19章 总结
- 我无法告诉你应该如何去管理你的财富,因为我不了解你。我不知道你的财务目标、时间规划和理财动机。
- 所以,我不会告诉你应该怎样管理你的财富。我可不想像牙医对待克拉伦斯·休斯那样对待你。
- 当事态朝正确的方向发展时,要保持谦逊;当事态朝错误的方向发展时,要心怀谅解或同情。这是因为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来那样美好或糟糕。世界很大,也很复杂。运气和风险真实存在,也难以判别,所以无论是在评价自己还是他人时,都要将这句话牢记于心。你如果能尊重运气和风险的力量,就更容易把注意力投放在你真正能控制的事上,也就更容易找到正确的参照对象。
- 虚荣越少,财富越多。你能存下多少钱,要看你彰显自我的需求与你的收入之间的差距,而财富恰恰存在于看不到的地方。因此可以说,通过缩减你今天可以购买的东西,你创造了未来可以购买更多东西或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而财富就是这样积累下来的。无论你的收入有多高,如果无法限制自己当下花钱享乐的欲望,你就永远无法积累财富。
- 用能让你睡踏实的方式来理财。这并不等同于力求最高的投资回报率或将一定比例的收入存进银行。有些人只有在获得最高的回报率后才睡得踏实,而另一些人只有在保守投资的情况下才睡得安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但自问“这样做能让我晚上睡踏实吗?”,其答案可以成为对财务决策是否适合自己的通用判断标准
- 如果你想提高投资回报,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拉长时间。时间是投资中最强大的力量。它能让微不足道的事物成长壮大,而让重大错误的影响渐渐消失。它不能抵消运气和风险,但它会让结果对参与者而言更公平。
- 就算很多事出了错,也不要心态失衡。你就算错了一半,依然能积累财富,因为是少数的几件事决定了整体的结果。无论你在以什么方式理财,无论有多少事物不如预期,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所以,你应该始终通过衡量自己的整体投资情况,而不是根据某一笔投资的成败来评价自己的表现。同时有一大笔糟糕的和几笔出色的投资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甚至在大部分情况下是最好的局面。通过个别投资来判断整体表现,会夸大赢家的聪明才智,也会对输家过分苛责。
- 利用财富来获取对时间的掌控,因为对人生的幸福感而言,最严重而普遍的扣分项就是时间上的不自由。在任何时候和喜欢的人去做喜欢的事而且想做多久就做多久的能力,才是财富能带给你的最大红利。
- 多一些善意,少一些奢侈。其他人都不会像你自己那样在意你有多少财富。你或许以为自己需要的是一辆豪车或一块名表,但或许你真正想要的是来自别人的尊重和赞赏。比起依靠豪车和名表,你可能更容易通过善良和谦逊获得这些。
- 存钱。存就是了。存钱不需要什么特定理由。为了车、首付或突发疾病存钱自然是好事,但为那些无法预测或定义的事物也是存钱的最佳理由之一。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由一连串意外组成的。在生命中最糟糕的时刻,没有特定用途的丰厚储蓄可以为不可避免的意外提供一种对冲。
- 明确成功需要付出的代价。然后做好支付的准备,因为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是免费的。记住,理财中要付出的大部分成本是没有标价的。不确定性、疑虑和后悔是金融世界里的常见代价。它们通常是值得你去买单的,但你要把它们看作一笔费用(要为得到好东西而付出的),而不是罚款(要千方百计避免的)。
- 重视容错空间。在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和你为了表现良好而需要满足的条件之间有一段距离。正是它给了你韧性,让复利得以在时间的长河中创造奇迹。容错空间通常看起来像一种保守的防御措施,但如果它能让你继续留在游戏场上,它就能无数次为你的错误买单。
- 避免设定极端的财务目标。每个人的目标和愿望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随着个人的成长和提升,你过去的决定越极端,你就越容易感到后悔。你应该喜欢风险,因为长期看它能带给你回报。但你需要对具有毁灭性的风险格外敏感,因为它会让你早早退场,不再有机会去冒那些能带给你回报的风险。明确你所玩的游戏的性质。确保你的行动不会受到不同游戏的玩家的影响。
- 尊重每一个人。在金融投资领域,聪明、有见识、有想法的人们可能出现意见分歧。因为不同人的目标和愿望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并不存在统一的正确答案。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第20章 我的理财方案
- “你手里现在拿的是什么股?为什么?”而不是“你认为哪些股票便宜”或者“哪个经济体即将陷入衰退”之类的问题。只要让我看看你自己是怎么理财的。我很喜欢这个问题,因为它凸显了从理论角度看正确的选择(人们会给你的建议)和在实践中人们感觉正确的选择(人们实际上会做的事)之间可能存在的巨大鸿沟。
- 查理·芒格曾说:“我的目的并不是赚大钱。我想要的不过是独立自主而已。”
- 我们在这里不谈赚大钱。独立自主也一直是我个人的财务目标。我对追求最高的投资回报率或通过投资过上挥金如土的生活这些目标没什么兴趣。这两种目标看起来都是为了在朋友面前炫耀而玩的游戏,而且都存在潜在的风险。我只希望在每天早上醒来时都能确定,我们一家子都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做想做的任何事。我们做的每一个财务决定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 这深深地影响了我。无论何时,只要想改,就可以在某天早上醒来后随心改变当前的生活方式,可能是所有理财计划的终极目的。对我来说,自主性并不意味着不再工作,而是意味着可以在自己喜欢的时间里和喜欢的人做喜欢的工作,想做多久就做多久。
- 最主要的秘诀是控制你的欲望,在能力范围内尽可能节俭地生活。自主性与你的收入水平无关,而是由你的储蓄率决定的。而当你的收入超过一定水平后,你的储蓄率是通过控制自己对生活方式的欲望决定的。
- 人类的生活方式都位于一个光谱的范围内,因此一个人眼中的体面生活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是高不可攀或穷困潦倒的。不过,我们购买了相对我们的收入而言不错的公寓、汽车、衣服和食物。我们的生活很舒适,但与奢侈完全无关。
- 那便是我们在年轻时就已经决定,我们对生活方式的欲望不会随着收入水涨船高。我们的储蓄率相当高,但我们很少觉得这种节俭是靠压制欲望实现的,因为我们对物质的欲望并没有随之升高多少。这并不是说我们没有欲望。我们也喜欢美好的事物和舒适的生活。我们只是不会让生活目标无限制膨胀罢了。
- 自主是我们的最高目标。维持一种低于经济能力的生活方式的附加好处是,这会防止你产生攀比心理。在你负担得起的范围内舒适地生活,不产生过多欲望,你会避免现代西方世界中许多人要承受的巨大社会压力。纳西姆·塔勒布解释道:“退出无谓的激烈竞争,以获得内心平静为目标来调节你的行为,才是真正的成功。”我很喜欢这句话。
- 我们这么做是因为现金是独立生活的重要保障,而更重要的是,我们永远不想被迫出售我们持有的股票。我们希望在面对一笔巨大的开支时,能把不得不卖出股票来凑钱的可能性降到零。这也许只是因为我们的风险承受能力比其他人的低。
- 这些年来,我逐渐认识到,只要连续几十年把钱投入低成本的指数基金,让这些钱去不断积累复利,我们是非常有可能实现全家人的所有财务目标的。
- 不做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者对我来说影响甚微,但做一个糟糕的投资者对我来说影响巨大。当我这么想的时候,选择买入并持有指数基金就是对我们来说最简单的做法了。我知道不是每个人都同意这种逻辑,尤其是我那些以跑赢市场为职业目标的朋友们。我尊重他们的做法,但我只会选择适合我家情况的方案。
- 我喜欢凡事简单。我始终坚持的投资理念是,在投资领域,努力和结果之间几乎没有关系。这是因为世界是由尾事件驱动的——少数几个变量是大部分回报的来源。无论你多么努力地投资,只要你错过了两三个能彻底扭转局势的机会,你的收益就不会太突出。但反过来说,只要你运气好,抓住了这些机会,哪怕平时根本不用心投资,你也能轻松致富。只要你抓住了对策略的成功而言至关重要的几点,再简单的投资策略也会有成效。我的投资策略并不依靠选择正确的行业或者把握下一次经济衰退的机会,而是依靠高储蓄率、耐心和认为接下来几十年里全球经济将不断创造价值的乐观态度。我把几乎全部投资精力都投入了这三方面——尤其是前两个,因为它们是我能掌控的。
附录 美国消费者心态形成简史
- “历史不过是糟心事接踵而至的过程”
- 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经济最困难的10年,但在20年后,人们却发现了这10年不幸中的万幸:在大萧条期间,人们应对问题的经验丰富了,社会生产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极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