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混乱走向秩序
00 分钟
2023-11-11
2024-11-19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category
password
tags
icon

引言

我发现很少人可以向内求索,即主动寻求塑造自我。茫茫人生旷野,本身就没有统一标准的解,自己应该是自己的出卷老师。总在向外求,求工作求考公求考研求恋爱,朋友圈无数“上岸”,难道大多数时刻都在“水下”?难道人生是由无数个光辉的点组成的?探索自我之路是永恒无尽的人生课题!

社会心理学

不要做只花你五分钟的事情
人与人的关系是不断消除质疑,增强信任的过程
专业的人与非专业的人差距很大,成为专业的人重点在于时间和精力的分配
周四的晚上和一位朋友相约紫金港,去听听社会心理学,因近日周遭想去更好了解自己。不巧,朋友临时加班工作不能来。杭城的秋天是肃杀的、湿冷的、刺骨的,夜里独自走在紫金港校区的路上,昏黄的灯光,湿哒哒的地面,一股冷气由外向内,不觉裹紧衣服加快脚步,朝着教室走去。
迅速找了个后排落座,熟练地打开平板,拧开保温杯,带上眼镜,很快融入到课堂中,仿佛自己仍是学生。环顾四周,感觉上课的学生都一样,各做各的事情,整理知识思维导图的,打游戏的,做设计方案的,看书的……想想学生是幸福的,还没有亲身经历外面地波涛汹涌。不过一味待在舒适区,终究会栽一个大跟头。
在接下来将近的两个小时内老吴教授输出了很多有意思的观点和心理学效应:
  • 心理学研究,脸更“宽”的总统,具有更强的政治野心和成就驱动力,因而更容易获得政治上的成功。听到这里颇有种相由心生的味道。
  • 空间的利用,有一张图根据离讲台的远近分为学霸区、VIP休息区、VIP娱乐区,毫无疑问你接收信息的效率是和离讲话者的距离有关系的。所以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接触到的人,也在影响着我们成为怎样的人。我们该如何构建适合自己成长的空间,接触怎样的人?
  • 喜欢整洁环境的人行为更有控制性,他们喜欢秩序、传统、惯例;能够忍受混乱的人则向往自由,更适合做创造力的工作。
  • 大多数人在和陌生人初次见面均会撒谎,部分人撒谎会带来快感。
  • 首因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人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
  • 近因效应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
  • 消极偏差:消极信息在形成他人印象过程中的作用更大。
  • 损失回避:在婚姻中要抵消一句批评需呀五句赞美
这堂课最精彩的是最后的二十分钟,教授讲述自己年轻时,女朋友第一次做鱼,他的反应如下:第一步陈述女朋友烧鱼这件事实,然后拿起手机咔咔一顿拍鱼,尝鱼,猛夸好吃,最后对女朋友表示关心!
很多时候人与人的相处没有那么难,一些细节加上真诚足以打动人!生活也像一个回旋镖,当你向亲密的人表达不满、负面情绪,总有一天这股坏情绪会砸中你!
当你和亲密关系的人相处时,记住相处的三原则:1.陈述事实2.赞美3.表达关心
脑袋的锃亮程度应该是和智慧成正比的。老吴教授有大智慧哩!
 

富人区的面试

我一度有些破防,思考着自己为什么这么糟糕
这是一家围绕高端小区的高净值客户做财富管理服务的公司,“社区金融”的这个概念真的蛮吸引我的。其实我一直想去了解和做社区文化,我认为房子只是房子,文化才是联结人不同属性的纽带,的人们幸福感的跃迁总是要从精神追求中获得,上海的社区文化一直搞得蛮好的!围绕高端社区做金融服务,其实更具有针对性以及能让客户有更好的服务体验。
这个面试官是我过往面试中最透视人性的一位,从他与富人的司机、富人的父母的交谈中,你都能感受到他做事的滴水不漏、游刃有余,让人感觉很舒服,又能达成他自己的目的。
他递了我瓶水,让我坐下,我引用了昨天心理课上的一句话——人与人的关系就是消除质疑,增强信任的过程赞赏他的处理细节。他劝告我不要这样和面试官交流,书上说得这种学生思维很容易让人看到你的弱点,真实的社会,你一旦暴露缺点,他们会逮着你的弱点疯狂地撕咬。联想到之前种种面试,心里为之一颤!
我正打算重复N遍的自我介绍时,他又开口了。上一份工作为什么离职?是不是没赚到钱!我心里盘算着各种理由:价值观不同、专业性不够……,但我竟然发现无力反驳,所有离职的原因不就是你没赚到钱或者你没爬到你想要的位置么。他又问我在大学学了什么,经历了什么,有没有出去历练一下,我正打算用我大学各种创业比赛、乡村振兴、证券投资比赛努力证明自己不是碌碌无为的混子,我没有躺平。我被他一句话咽回去了:你在大学里没有出去社会深刻经历体验过,是啊好像是待在舒适圈当幸福的大学生太久了。接着又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你有没有背景、资源、关系、朋友——啥都没有,同学朋友都各自面临人生的困惑。我的价值仿佛只剩时间、勤奋、努力。对了这位前辈还和我提及,做事情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决心!
每一次面试,轮到自己反问,大展身手的时候,本想大谈行业发展、专业技能提升、管理风格、业务模式、竞争格局、项目可行性,可是都感觉好虚,感觉自己像泄了气的皮球。这次还是硬着头皮问了一些问题,如:
问:初入社会如何定位自己
答:金融想要赚钱就得去财气多的地方,富人区的财气多,金融业服务第一,服务好他们,钱自然来
问:如何提高工作的能力
答:做事经历,只有吃了大亏,真正经历人性的恶,才能成长起来
问:为什么有人离开
答:多数人是懒的,男生十个有九个是,女生十个有七个是,所以我招人都招年轻的女生
他每次说话都让我起鸡皮疙瘩,抑扬顿挫的声音调动着我的情绪,我的眼里竟不自觉地泛起了泪花。毫无疑问,他也是在一个无背景无资源无人脉的处境下,依靠自己疯狂的勤奋,努力在杭城打拼扎根,赚到了令人咋舌的工资。从他志得意满、眉飞色舞的神情也能感受到他的自豪、骄傲、野心,那种如饿狼般的欲望。
离开时,去了江边散步,浑浊的江水裹着阴冷的风拍这江岸,驻足在江边的绿道上,环视着两岸的豪宅,看着垂钓的中年人,散步地老年人,不知道他们在这座城市的秋天想着什么?
坐地铁回去的路上,看着对面的小孩、家长、老两口,他们都在笑,笑得自然真切,如此可爱!

期货交流会

韭菜的悟道进阶之旅
一个在期货公司的同学邀请我这个“无业游民”参加期货实盘大赛交流会,匆匆赶去市中心的饭点,本意是想听他们吹吹水,顺便蹭蹭晚饭。
炒股赚钱的不少,但是能在期货行业中赚钱且持续稳定盈利的人凤毛麟角。这些获奖的人来自各行各业,有刚入期货一年的在职新人,有叱诧医药行业做了十多年战略规划发展的老总,有自己组建投研团队做实地调研的基本面大神。一个人总在自己的世界不太好,容易形成固定思维模式,应该多出来交流看看别人的赚钱思路和思考模式。
他们真的很能侃侃而谈,从基本面研究到技术面再到仓位管理,我记录了一些观点:
  • 交易是赚认知的钱,这句话真的是老生常谈
  • 超预期的事件是否持续?不可持续是否有反转?
  • 提高认知,不断学习,这也是每个讲述者体现的行为
  • 赚钱的首要条件是活着,这基本是每个人强调的一点
  • 提高认知,不断学习,这也是每个讲述者体现的行为
  • 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想想为什么出发
  • 基本面研究 最基本的数据 逻辑是否准确 利空利多搞清楚
最精彩的还是最后一位个人投资者,六年的期货生涯亏亏赚赚,严重的时候甚至亏空外债,闹到离婚,所幸岳父及时援助,自己努力工作慢慢偿清外债。难以想象在漫长的六年期货生涯,一边学习一边吃亏,面临家庭和盘面双重逼空,依然坚持道心,交易的魅力是真的很诱惑人。
他终于在今年的5-8月一朝悟道,依靠纯碱行情一波翻身。他取出了账户的盈利,带着老婆美美出去旅游。交易真的是逆人性,人总是想挑战自己的人性,克服人性,便是悟道了!
他的经历应该最接近普通人的,我也记录了这位投资人的一些个人观点:
  • 家庭的支持非常重要,处理好交易与家庭的关系(原话是有个支持自己的好老婆很重要)
  • 不要使用压力资金,用亏得起的钱去做交易
  • 永远不要放弃学习,耐心等待属于自己的行情
  • 不断盈利出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 长期坚持使用最适合自己的策略,把一招练到极致就是高手
最后的结束语也让人印象深刻——曾经自己苦苦寻找赚钱的交易模式,却求而不得,当自己走进绝路想要放弃,它又找上门来!

与朋友说

你不一定能遇到好老板,即使遇到,也不一定会培养你,即使培养你,那些看不到的困难和问题,你也没有能力解决
听完会买了点心朝朋友家赶去,与朋友说感觉很乱。朋友建议我用SWOT分析法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问题,得将大学书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起来,从中寻找答案。
我说我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就想跟着一个好领导、优秀的人,疯狂学习他做人做事的方法,钱少点也没事。朋友告诫我,好领导的定义是什么,把路给你铺平,好好栽培你?遇到好领导这件事本身概率就是极小的事情,即使路铺好,给你权限,道路外面的未知和困难总有一天要你自己处理。
朋友又说了对好工作的定义,好的工作应该是你的工作日和周末都有时间进行复盘和自我总结,如果一周七天都在忙碌很容易把人用废,三十五岁中年危机不是笑谈。当然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也会选择用废自己,即使一周朝九晚五,周末双休,如果不对自己的学习、工作进行复盘,如果周末中午起床,七搞八搞刷刷手机,这种状态和一周七天工作没什么两样!
我们又谈了工作的意义是什么,抛开工作生存,我们透过工作了解一家公司的商业模式,从产品研发到销售,看管理模式,看商业模式,看业务逻辑,全链路打通。
当然朋友也有自己的烦恼,处于关键位置地状态和与原有工作思维模式的不适应。
离别的时候与朋友说,你总是给予我能量什么时候我能反馈予你。我想我得快快立起来,做那个温暖的发光的人,做那个给后来者打伞的人!
 
 
 
 
 
 
上一篇
关系的构建和深入——关于信任(五)
下一篇
杂谈